“沙钢杯”第十一届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开幕

互动活动专区 2025-09-17 18:44:16

何文波在讲话中表示,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前景和壮美蓝图,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伟业注入了强大动力。中国正在加快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为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和关键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将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纳入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钢铁奥运”是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最好实践,也是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更是历代钢铁人传承“技能强企、钢铁报国”行业精神的真实写照。

何文波还提出,过去十届的竞赛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和行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本届大赛由沙钢集团承办,是本项赛事设立以来第一次由民营钢铁企业承办,体现了沙钢集团令人敬佩的社会责任和行业担当。他希望各参赛单位充分利用本次机会,深入推进技术工人队伍建设,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推进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

李睿祎在讲话中表示,产业工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石,为强国建设铸就了“钢筋铁骨”,也是引领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当前,我国钢铁行业正在加速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急需一大批能适应现代高端先进设备、熟练运用现代技术、具有知识快速迭代能力的新型技术工人。本届竞赛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战略的具体体现,目的就是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为建设制造强国提供技能支撑和人才保障。

沈彬在致辞中表示,20多年来,“钢铁奥运”竞赛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技能人才,有力推动了钢铁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了我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沙钢既是竞赛积极的参与者,更是受益者。作为第一家承办“钢铁奥运”的民营企业,沙钢深感使命重大。他说,沙钢不仅要全力以赴精心组织好各项赛事活动,更要认真学习兄弟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发扬工匠精神,展示精湛技艺,以优异的表现和良好的形象为建设中国钢铁工业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

高立波在讲话中表示,培育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新型工业化。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在支持新型工业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作为钢铁行业产业工人集聚大省,多年来,江苏省高度重视钢铁行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将培养钢铁行业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作为加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的着力重点,广泛开展不同级别、不同工种的职业技能竞赛,全面展示了新时代钢铁人风采。

陈嵘在讲话中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好各类劳动和技能竞赛,正是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的重要途径。本届竞赛不仅搭建了职工切磋技艺的交流平台,更是钢铁行业技能高手们互相交流、增进了解、加深友谊、共同进步的一次技能盛会。

贾硕代表裁判员宣誓

常帅代表参赛选手宣誓

开幕式上,本届竞赛总裁判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人事部综合处处长贾硕代表裁判员宣誓,本届竞赛金属轧制工选手常帅代表参赛选手宣誓。

共同启幕现场

随后,何文波、李睿祎、沈彬、高立波、陈嵘、韩卫、张旭海、杨进保、文心、龚盛、陈少慧共同推杆,启动了“沙钢杯”第十一届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开幕式现场

图为韩卫

图为范铁军

图为臧若愚

图为王欣

图为张旭海

图为杨进保

图为吴洪斌

图为李炳龙

图为夏立新

图为沙立平

图为文心

图为龚盛

图为陈少慧

图为张毅

图为谭晓春

图为王贺彬

图为杨晓文

图为陈晓东主持开幕式

本届竞赛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办,沙钢集团承办,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苏省机冶石化工会、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苏州市总工会、张家港市政府、江苏扬子江国际冶金工业园协办。

图为开幕式前全体起立奏唱国歌

据了解,本届竞赛参赛选手数量几乎追历史最高值,而且参赛选手学历层次和理论背景实现新的提升,大专及以上学历选手超过88%,本科及以上学历选手达到64%,还有硕士研究生18名。经初步统计,近6万人参加各省份、各集团企业举办的初赛、选拔赛,超8万人参加了竞赛相关的各层次培训和交流分享活动。

图为开幕式后部分领导嘉宾参观沙钢

中国冶金报社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贾林海 报道

记者 顾学超 特约通讯员 蓝义高 摄影

内容来源:中国冶金报社 中国钢铁新闻网

版权说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观点和立场。转载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如有偏颇,敬请各位指正;如标错来源,请跟我们联系。

欢迎与世界金属导报合作,电话 18810506859(微信同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