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体育局
许沧桑委员:
您在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关于推进黄山市体育赛事经济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1. 发展具有黄山特色的体育赛事服务体系。进一步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构建具有黄山特色的赛事体系,全年举办规模赛事活动100项。包括国际高品质赛事3项,总局相关中心、协会主办或认证赛事30项,省级及区域合作赛事24项,因地制宜创新打造市区(县)级赛事活动43项,构建五级赛事体系。一方面,推动已有赛事的提档升级,如将“环黄山”由UCI2.2级提升至UCI2.1级;另一方面,积极引进高水平国际或国内赛事,如“黄山铁人100”铁人三项国际公开赛、知名电竞赛事等更多赛事落户黄山。
2. 不断完善体育设施建设。根据《黄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文件精神,明确统筹全民健身设施空间。中心城区按照承办全国综合性体育运动会设施标准,新建市级综合性体育馆,包括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等场地设施及业余体校专业训练设施。各区县布局“五个一”即1个体育馆、1个体育场、1个游泳设施、1个全民健身中心和1个体育公园等区县级体育设施。实现与城乡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与人口要素相匹配的区县、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并结合新建绿地或现状绿地公园改扩建,布局中小型体育设施。
3. 做好农文旅体融合文章。充分利用我市的自然风光和文旅资源,打造“没有屋顶的天然最美赛场”。例如创新并连续6年举办长三角绿水青山运动会(中国黄山绿水青山运动会),获评“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安徽省扎实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十佳’创新案例”。将运动健身与乡村休闲等有机结合,建成太平湖运动休闲小镇、齐云山体育休闲小镇、途居黄山汽车自驾运动营地、黟县关麓帐篷客汽车自驾运动营地、黄山168国际徒步探险基地、宏村国际滑翔伞基地等一批生态型运动休闲基地。推动体育交流协同发展,全市现有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目的地2个、十佳精品景区1个、十佳精品线路1条,全国精品自驾运动游线路2条,全国汽车自驾运动营地4个、其中全国五星级营地2个,长三角地区汽车自驾运动营地11个。
4.“外引内培”抓好体育人才建设。抓好体育后备人才建设,全面备战省十六运会,推动省队市办、市队县办、社会办等多样化竞技组建模式,与省体育局共建高水平乒乓球项目运动队。加强基层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常态化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年均培训二级、三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1000人。周燕在巴黎奥运会女子七人制橄榄球比赛中获得第六名,创造中国队在奥运会上的历史最好成绩;吕秀芝递补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女子20公里竞走铜牌;我市紫阳学校学生冯棋代表安徽省参加2023年全国轮滑(轮滑阻拦)锦标赛,荣获青年女子组第二名;我市派出的高尔夫项目队代表安徽省参加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获第八名。
5. 以赛为媒激发体育消费活力。一方面,以赛事为抓手,围绕打造“赛事+培训+装备+旅游”全产业链,在体育基地布局与建设上精准发力,壮大体育产业发展。今年以来,无人机竞速联赛青训基地已授牌,正在推进黄山惠友体育综合体(二期)项目、太平湖铁人三项运动基地、“徽黄之路”国际徒步线路基地项目建设。另一方面,持续开展“跟着赛事去旅行”主题活动,推动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如创新举办2025长三角绿水青山运动会赛事发布会,组织各区县推介官情景演绎;圆满承办安徽省“跟着赛事游安徽”体育惠民活动启动仪式;联动旅游部门出台景区景点门票免减政策,联动商务部门发放“徽动消费·悦享黄山”商文旅体专项消费券,赋能体育消费。
衷心感谢您对我市体育工作的支持,对我市体育赛事经济发展工作的关注!
办复类别:A
联系单位:市体育局
联系电话:2532652
黄山市体育局
2025年6月11日
抄:市政协提案委、市政府办公室意见建议科。